(张琰 方勇 卢春桃)近年来,盐城市大丰区大中街道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立足本地资源优势,聚焦发展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多措并举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党建引领”夯实增收基础
如何激发农村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此,大中街道实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绩效与扶持政策资金挂钩制度,对重视程度高,发展效果好的村,在下一年政策扶持和资金分配上给予适当倾斜,对工作成效显著、集体经济增收突出的村给予一定奖励,实行总量和增量奖补。同时,该街道还结合基层党建“三个清单”,明确年终目标任务,层层传递压力,拧紧基层党建工作“责任链条”。
党建引领,才能发挥村集体对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才能更明确地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产业。新团村党总支书记凌志刚,在结合自身经验谈到村集体经济发展时表示,正是在党建引领下,该村通过土地资源集中流转、发展设施农业和大棚经济等方式,重点培育了绿色蔬菜,苗木生产和畜禽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功夯实了乡村振兴基础。这些产业带动周边劳动力就业200余人,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该村也从资源匮乏的空心村,成为年集体经营收入突破70万元的富裕村。2022年,该街道20个村集体经营收入1756.92万元,同比增长27%,其中有5个村集体经营收入突破了100万元大关。
“抱团联营”壮大增收规模
各村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不同,如何才能实现协同发展?对此,大中街道按照“资源共享、利益链接、抱团联营”的发展思路,创新推行“强带弱、大帮小”发展模式,整合资金、产业、项目、市场、人力等关键要素,促进强村与弱村联营合作,形成以点带面、抱团协作的发展格局,增强村集体经济内外循环、融合发展能力。同时,在合作经济上谋出路,在发展模式上拓思路,探索实施“强村计划”“飞地抱团”项目。全街道将20个村分成5个版块,通过村村联合组团发展模式,统筹利用乡村空间资源、特色产业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整合区域内劳动力资源,分版块融合发展,形成"抱团联营"的农村经营发展新格局。
该街道立足确保经济强村资产保值增值,采取协商共建股份制经营,按照出资额比例进行集体经济资金收益分配,起到了“以强带弱”作用。今年,同德、光明、德丰三个村与晋北村结对帮扶过程中,计划投资1000多万元,共同建设蔬菜保鲜冷藏库建设项目,目前已立项报批,年内将开工建设,建成后,该项目预计年经营收入可突破100万元。
“资产盘活”拓宽增收路径
由于政策、市场导向的变化,一些集体资产由于年久未能收回盘活,造成资产流失且难以收回,如何让这些集体资产继续发挥效益呢?对此,大中街道不断完善资产管理体系,建立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办法+农业项目管理操作规程、确权登记管理制度、资产管理维护制度、资产监督管理制度、资产处置管理制度、资产收益分配管理办法的“1+6”管理体系。对2019年以来形成的集体资产开展4次综合督查,明确所有项目资产一次性确权到位,确权到村的项目资产,产权归属村集体,纳入农村三资管理系统进行重审。同时,规范运营收益,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管护”原则,明确所有的经营项目资产均由资产所有者负责管护,收益用于公益岗位开发和村级小型公益事业,资产项目维护、产业巩固提升等方面。
全街道20个村通过建立健全资产台帐,对村集体自身资产逐一清核,并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公开招租,形成集体经营性收入逐年提高。泰西村对原有两处老村部房屋进行全部维修后,实行统一挂牌招租,年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17万元;同德村通过诉讼程序收回原城东商场所有权后,重新招租,年可增加集体收入达26万元;大新、老坝、红花等村都千方百计收回原村集体闲散资产后统一对外招租,有效增加了集体经营性收入,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注入了源头活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