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到微网格后感觉与群众的距离更近了一步。”近日,大丰区草庙镇人大代表奚建兵来到自己联系的微网格片区,一路走、一路聊,一圈下来,他收集到了不少群众的“微心愿”。“以前,总感觉缺少与群众面对面交谈的机会,收集到的民情民意局限性较大。而现在,随着履职阵地不断向基层延伸,对群众而言,向代表反映问题成了件简单事,对我们代表而言,收集民情民意也便利了许多。”
奚建兵所说的变化,源自“代表进微网格”工作场景的“上线”。
2023年,草庙镇人大为精准了解群众需求,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提升代表履职质效,设立了“代表微网格化”运行新模式,构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小基层单元,将区镇74名人大代表以“选区为主、专业为辅”的方式融入16个村(居)和114个基层微网格,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每个代表有网格、每个网格有代表”工作模式,全域覆盖的代表履职网。要求人大代表平时每月至少1次下沉网格中,每年为所在网格至少(督)办1件实事。
草庙街道竹林路原是老街的主干道,随着新开发的街区逐渐繁荣,老街己慢慢萧条,各项配套设施相应滞后,特别是630米的竹林路路面破损严重,坑洼地带较多,一到下雨天更是到处积水,不但影响正常出行,还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百姓怨声载道。在该网格片区的“小板凳”议事会上,微网格长、居民代表将问题反馈给了参与“人大代表进微网格”服务行动的镇人大代表杨海斌。杨海斌随后向镇村建办提出修复路面的建议,督促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代表与社区原有的网格员队伍紧密联系,让居民的诉求有了更畅通的反馈渠道。”在草庙镇丁东社区,代表下沉微网格后,为了更好地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社区的文化广场成为了民情联络阵地,每个月,代表们都会召集网格员、村民代表在这里举行“小板凳”议事活动,广泛听取社情民意。
除此之外,工厂企业、村口商店、村卫生室、学校……“入格”后的代表们纷纷在自己的网格片区里建起履职“微阵地”,通过开展“网格说事”“职工说事”“老师说事”等系列活动,既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也改变了以往代表活动主题、形式过于单一的状况。
草庙镇新场村老年人口众多,考虑到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镇人大经常组织片区的人大代表,聚焦居家养老问题听民声、汇民意。
在每月一次的“代表进微网格”活动中,人大代表邹冦亚发现,84岁的陈翠平老奶奶因子女长期在外工作,近期由于糖尿病并发症,眼睛视力越来越差,许多生活上的事件自己无能为力,特别是安全问题令人担心。邹冠亚了解老人当下的迫切需求,并将问题反馈给了镇敬老院,经过努力陈翠云顺利地入住了敬老院,由专业人员为老人提供服务,令老人和子女非常满意。
代表进微网格后,重要的不仅仅是收集问题建议,后续督办也是关键一环。
对此,草庙镇人大摸索出了一套问题闭环管理机制:针对能当场解决的问题,通过代表个体的专业技能和威望公信为群众排忧解难;属于镇本级事权的,由镇人大通过“双员制”接待督办处理;对于反映集中、涉及全镇层面的社情民意,举办“人大代表民生质询会”进行专题民主协商。
代表们带着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进网格,和群众一起把对策办法找出来,让民心在网格里不断凝聚,这是草庙镇人大工作呈现的新气象。有了“代表进微网格”活动的助力,各社区不断完善和优化服务内容及形式,在养老服务、健康管理、文娱场所等多个方面齐发力,收获了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如今,活跃在村社角角落落的代表们,切实打通了了解社情民意的“最后一米”,也在网格里留下了一串串来自群众的“幸福回音”。
“发挥好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天然优势,才能更好实践履职为民。”草庙镇人大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围绕“代表融入微网格,致知民情有平台,人大力行有回音,促进治理大和谐”的思路,积极发挥人大代表根植于人民、社会影响力大、公信力高的特点,着力解决一批量大面广的民生小事,切实将人大工作触角延伸至“最小单元”,进一步提升人大履职效能。(吴超 沈淦)
![]() |
|